憧憬 > 历史军事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311、【人物篇】史迪威4

311、【人物篇】史迪威4(1 / 4)

【人物篇】史迪威4:透过“缅北反攻”看中美士兵的素质差距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第112团在团长陈鸣人的率领下越过印缅边境的野人山,开启了缅北反攻的序幕。

与18个月前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相比,缅北反攻的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在最高决策层,驻印军得到了蒋介石的全力支持,除了在印度的两个中国师,他还同意尽快从国内抽调3个师,交给史迪威指挥。

英国人不像当初那样忌惮中国介入缅甸太深,以致影响其在缅甸的统治力。不过这倒不是英国人变得大度开明,而是他们认为缅北的反攻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当驻印军在1944年5月17日攻占密支那机场时,英国举国哗然。丘吉尔质问蒙巴顿“他们是怎么从天而降的”!

在整个作战部署上,盟军将从四路出击。

在缅北,除了中国驻印军之外,集结在怒江(缅甸称“萨尔温江”)北岸的中国远征军将渡江南下,与驻印军形成掎角之势;

英军将领温盖特指挥的第3印度师将在日军后方实施空降,破坏日军的整体防御部署;

在缅南,英军第14集团军将派出一个军发起牵制性进攻,以策应这次缅北反攻。

与1942年第一次入缅作战相比,盟军的四路进攻部队虽然可以看作是一个进攻整体,但也相对独立,不必担心彼此间缺乏协作导致整个战局恶化。

在前线指挥上,蒋介石没有束缚史迪威的手脚。整个反攻期间也没有1942年时经常出现的自相矛盾的作战指令。与此同时,驻印军经过一年多的整训,加上全部换装新武器,在单兵素质和部队火力上都已经优于对面的日军。

总而言之,除了号称“世界上最恶劣”的气候,史迪威和他指挥的中国驻印军占据着所有有利因素。这些最终成就了他一生最重大的功绩。

史迪威将作战计划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远征军将越过印缅边境,进入缅甸,掩护身后的美军两个工兵团修筑公路;第二阶段是夺取胡康河谷入口新背洋、于邦,以便反攻部队完成展开;第三阶段是经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南下,最终夺取缅北重镇密支那,并计划在那里与滇西反攻的中国远征军会师。

1943年春,美军的工兵团就已经在印度利多筑路。根据工程师们的估算,公路一旦跟滇缅公路打通,每个月可以有6.5万吨物资抵达中国。此外沿途架设的直径6英寸(约15厘米)的输油管道,还将为第14航空队提供航空燃料。

在反攻发起前,盟军重新梳理了指挥机构。韦维尔调任印度总督,东南亚战区的指挥权交给了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堂弟蒙巴顿,并提升斯利姆为英军第14集团军司令。为了协调整个缅甸反攻行动,史迪威被任命为东南亚战区副司令。这样一来,在印度境内的所有盟军部队都将纳入一套指挥机构之中。

凭借东南亚战区副司令的身份,史迪威还从战区中搜罗到了一支部队。自1943年初,在时任英印军总司令韦维尔的支持下,名不见经传的英军军官温盖特成立了一支专门渗透到日军后方作战的特种部队——辛迪队。虽然辛迪队的战果寥寥(辛迪队第一次行动出动3000人,只有200多人生还,仅造成日军后方轻微损失),但他们曾越过亲敦江和伊洛瓦底江进入到日军腹地,所以在盟军高层引起震动。

英国首相丘吉尔对温盖特赏识有加,在死气沉沉的东南亚战区,英国需要一个宣传的亮点,以突出英军正在那里浴血奋战。于是温盖特的事迹被放大后,使他迅速成为著名的战斗英雄。马歇尔也很赏识温盖特,并把一个旅的美军交给温盖特训练。

作为美籍将领,史迪威一直希望可以指挥自己国家的部队。所以他不顾温盖特的强烈反对,在得到蒙巴顿的准许后,把辛迪队的美军部队调走,他们就是后来跟随中国驻印军一同参加缅北反攻的第5307支队。

史迪威在中国战区没能搞好人际的关系。在东南亚战区,史迪威的行为依旧特立独行。为此美国陆军总长马歇尔也不得不提醒他“在英国人的集会上,即便不必和英国人一起唱《上帝拯救吾王》,但也至少停下脚步”。他还告诫史迪威“别再讲俏皮话了”。

不过史迪威跟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蒙巴顿,以及第14集团军司令斯利姆保持了友好关系。史迪威习惯在日记中吐露心扉,与评价蒋介石使用的那些带有侮辱性的词汇不同,他称蒙巴顿是一个“好蛋”。

在中国战区,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一直没有缓和,他牢牢掌控着租借物资的分配权让蒋极为不满,同时后者对史迪威一直试图插手国军重组事务也相当反感。当年夏天,史迪威向罗斯福提出派出一个美军观察团前往延安考察,并打算将一部分租借物资分配给八路军。恼羞成怒的蒋介石以“史迪威在中国无法同国军将领相处,而且对中国军队失去信心”为由,再次提出将史迪威调回美国。

得知此事的蒙巴顿担心失去一位得

最新小说: 远东军火商 大秦:让你扮演扶苏,你竟造反了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万历四十八年 一肩挑尽天下愁 震惊!我的娇妻居然是女帝 钢铁先驱 多元三国说 晋血山河 无敌六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