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 > 历史军事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246、【人物篇】巴顿5

246、【人物篇】巴顿5(1 / 3)

【人物篇】巴顿5:失去的20年和马歇尔的那纸含糊不清的调令

1918年11月11日,经过四年多艰苦的鏖战,造成3000万人伤亡和数千亿美元损失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美国虽然在战争最后的一年多才参战,但也同样付出了32万余人伤亡的代价(阵亡11.5万人)。

巴顿在一战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上司的赏识、同僚的赞许和下属的拥戴让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参战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从上尉晋升至上校,获得一枚“优异服务勋章”、一枚“优异服务十字勋章”。不仅如此,就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远征军司令部里,一个还名不见经传的上校记住了他,并在多年之后成为巴顿的“第二个潘兴将军”,将他从军事生涯的终点重新拉回到战争的轨道上。他就是时任潘兴将军的副官——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1919年2月,巴顿率领第304坦克旅乘火车前往法国南部港口城市马赛,然后从那里乘船回国。3月中旬,船队抵达纽约,进驻马里兰州的米德堡军营,这是战后专门为坦克部队开设的兵营。与第304坦克旅一同进入这座兵营的,还有原本在宾夕法尼亚州科尔特兵营受训的坦克部队,他们的指挥官是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中校。

在回国最初的日子里,巴顿和他的坦克兵们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巴顿刚一下船,就被一群记者围住了,但他拒绝了一切采访要求,匆匆赶回家与亲人见面。

战后的美国处于一种混乱之中,在美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不过是正常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和平的生活才是常态。当军人们刚从欧洲回来的时候,他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每个人都是抵抗侵略、保卫国家的英雄。可没过多久,那股热情就慢慢消散了,甚至有些人还遭到歧视和冷遇。

美国总统威尔逊原本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他试图让美国参与甚至领导世界秩序,但政治手腕更老辣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给他上了一课,美国在随后的巴黎和会上,并没有获得领袖地位。不仅如此,当威尔逊返回美国后,他又失去了国会的支持。

1920年6月,国会出台《国防法案》,规定陆军编制缩减至28万人,两年后又减至12.5万人。令巴顿痛心的是,法案规定坦克兵不再作为独立兵种存在,仅仅以连为单位保留在陆军中,每年经费500美元。

法案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规定,与巴顿在一战时的上司罗肯巴赫的主张有关,他认为“要么大量装备坦克,要不就干脆不用”。他的这个含糊不清的观点误导了决策层,也亲手埋葬了刚刚成长起来的美军装甲部队。

巴顿曾千方百计地寻求军界朋友帮忙,让坦克部队作为独立兵种留在军中,但是就连老上司潘兴将军也不同意。巴顿在米德堡结识的新朋友艾森豪威尔已经决定离开,另谋出路。他也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坦克,回归骑兵部队。

在这场裁军大潮中,几千名军官退出了现役,留在部队的军官也恢复了和平时期的永久军衔,巴顿的军衔从上校降为上尉,但仅过了一天又晋升为少校,在之后的15年中,巴顿的军衔再也没有变动过。1920年9月28日,他在米德堡军营当着第304坦克旅官兵的面发表了一次告别演讲,然后转身离去。

巴顿又回到了华盛顿附近的迈尔堡军营,这里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1912年冬,巴顿少尉从芝加哥的谢里登堡军营调到迈尔堡。八年之后,巴顿少校回到这里担任第3骑兵团的中队长(营级)。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中队平日负责葬礼勤务,具体任务是把全国各地运到华盛顿的阵亡军人遗体从火车站运到阿灵顿公墓安葬。

闲暇之余,巴顿又拾起以前的爱好,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打猎和骑马上。他和妻子比阿特丽丝感情一直十分稳定且深厚,1923年圣诞节前夕,他们的儿子乔治·巴顿三世降生。

1924年,巴顿被调往参谋部工作,之后又以参谋团军官的身份多次赴夏威夷军区,先后担任人事处长、情报处长等职。当听说在米德堡认识的艾森豪威尔进入指挥与参谋学院就读的消息后,他把自己在校学习的笔记寄给了他。巴顿坚信,艾森豪威尔能在学院毕业考试时取得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自己的笔记一定起到了作用。二人时常通信,关系也越来越深。

在夏威夷任职期间,巴顿的父母先后过世。他们将大部分遗产留给了自己的儿子,但巴顿主动放弃了继承权,把遗产留给了妹妹妮塔。几年之后,儿时最疼爱他的姑姑安妮也去世了。而早在1918年,巴顿正在欧洲参加一战时,他的岳父艾尔也已经去世。

1928年,巴顿回到华盛顿,担任骑兵司令部参谋。妻子比阿特丽丝在马萨诸塞州的南汉密尔顿买下了一座农场作为新家。这里有一座19世纪初建造的新英格兰风格的建筑,院子里有马厩、谷仓、车库,还有两个宽大的赛马场。空闲时间,夫妇会邀请华盛顿上层人物作客,包括国务卿史汀生(二战时担任陆军部部长,“纳兹福德事件”帮了巴顿大忙)、

最新小说: 无敌六皇子 一肩挑尽天下愁 震惊!我的娇妻居然是女帝 晋血山河 钢铁先驱 大秦:让你扮演扶苏,你竟造反了 万历四十八年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远东军火商 多元三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