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 > 历史军事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28、【苏德战场】维堡战役(上)

128、【苏德战场】维堡战役(上)(1 / 3)

【苏德战场】十次打击之四维堡战役(上):和芬兰的历史积怨

从列宁格勒以北的卡累利阿地峡向北延伸,一直到北冰洋的巴伦支海,苏芬陆地边境线长达1500多公里。二战期间,这里通常不算是东线战场,德国将这里称为“芬兰战区”,苏联分得更具体,以摩尔曼斯克为核心的北部称为“北极战区”,将南段称为“列宁格勒以北战区”。

1944年初,苏军北方的三个方面军,即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和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发起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将德军北方集团军群从列宁格勒城下驱赶到楚德湖一线,这里距离列宁格勒有200多公里远,彻底解除了德军对列宁格勒2年多的围困。

在列宁格勒以北的卡累利阿地峡,芬兰军队距离该城仍然只有几十公里,威胁着列宁格勒的北部安全。

1944年春,斯大林在权衡是继续打击德军北方集团军群,还是对付北方的芬兰军队。苏军第一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提出先打击实力较弱的芬军,在收复苏联国土的基础上,迫使芬兰尽早退出战争的建议,得到了斯大林的同意。不久,他提交了一份作战计划,正式将列宁格勒以北的、拉多加湖战区反攻作战提上日程。这次作战行动,被后来定义为苏军1944年十次打击的“第四次打击”。

芬兰和苏联的积怨源于领土争端,这是芬兰在苏德战争爆发后,加入轴心国阵营的最重要的原因。两国之间的争端要追溯到19世纪初,当时的沙俄击败瑞典,并在战后从瑞典那里获得了芬兰的统治权。此后,芬兰和沙俄度过了一段相对和睦的时期。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沙俄推行“泛斯拉夫主义”,企图从文化和宗教上同化芬兰人,遭到芬兰人的抵制,双方的关系也趋于紧张。

一战末期,沙俄的统治被推翻,芬兰借机寻求独立。新生的苏联试图在芬兰建立一个亲苏的政府,然后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并入苏联,但芬兰方面却与英法越走越近。1918年,新政府镇压了国内亲苏的势力,两国关系再次紧张。

苏联成立后,国内和国外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内以邓尼金、高尔察克为首的白军发动叛乱;英法等国借机支持白军,并怂恿波兰、芬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对苏联实施武装干预。

内忧外患之下,苏联被迫在对外事务上有所妥协。1920年,苏联和芬兰签订协议。为了安抚住芬兰,苏联方面将原本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国土,特别是列宁格勒以北的卡累利阿地峡划给了芬兰(史称“旧国境线”)。芬兰方面自然欣然接受,殊不知这份和约给双方今后造成了一系列的领土争端。

二战前夕,芬兰越来越亲近英法,这引起了苏联的警觉。尤其是芬兰在英法德的资助下,在卡累利阿地峡构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此举让苏联方面理解为:一旦与英法德发生战争,敌方会从这个方向入侵苏联。

1939年11月,二战已经爆发,苏联借机发动对芬兰的入侵,史称“冬季战争”。战争只进行了几个月,苏军在付出70万伤亡的代价下,将列宁格勒以北地区国土恢复到1920年双方签订合约前的状态(史称“新国境线”)。在双方的北部边境,苏联还侵占了本属于芬兰的大面积国土。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芬军在总司令曼纳海姆的指挥下,从北面攻入苏联。至1941年9月,芬军在拉多加湖地区推进至“旧国境线”,然后转入防御。此后的2年年多,苏军和芬军在这里形成对峙。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派出5个步兵师和1个航空队进入芬兰“北极战区”,“协助”芬军从北部进攻苏联。在苏军第14集团军的阻击下,德军的进展始终非常有限。

至1944年夏,驻守在芬兰“北极战区”的德军是迪特尔指挥的第20山地集团军,兵力约20万人。他们的任务有三个,其一是阻断苏联从北冰洋不冻港向南进入苏联内地的铁路线;其二是掩护芬兰和瑞典境内的铁矿区和镍矿区;其三是监视芬兰,一旦芬兰单独与苏联或者盟军媾和,则立即控制芬兰全境。

在“拉多加湖战区”驻守的是芬兰军队,共有15个师、8个步兵旅和1个骑兵旅,兵力26.8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930门、作战飞机248架。

在苏芬战争期间和苏德战争初期,芬军还缴获了很多苏联坦克,芬军以此组建了一个装甲师,装备有11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德军还给芬军提供了400多门反坦克炮和数万枚专门对付坦克的“长柄火箭弹”。

在兵力配置上,芬军的部署前轻后重,曼纳海姆把大量的部队配置在二线,以便于苏军坦克突破前沿防线后,能够派出增援部队堵住防线漏洞。

芬军赖以阻挡苏军进攻的仍然是拉多加湖以西的“曼纳海姆防线”和以东的永备工事。从1941年11月开始,芬军就在原来的防线上构筑了新的阵地。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曼纳海姆就预感到德军已经输掉了战争,加固曼纳海姆防线的进度也随之加快。芬兰人充分

最新小说: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万历四十八年 一肩挑尽天下愁 晋血山河 钢铁先驱 震惊!我的娇妻居然是女帝 无敌六皇子 大秦:让你扮演扶苏,你竟造反了 多元三国说 远东军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