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 > 历史军事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17、【苏德战场】列宁格勒进攻战役2

117、【苏德战场】列宁格勒进攻战役2(1 / 4)

【苏德战场】1944年十次打击之一列宁格勒进攻战役:少了一个方面军

在列宁格勒进攻战役中,位于战线北段的列宁格勒方面军进展异乎寻常地顺利,这一点甚至连苏军统帅部都没有预料到。作为战役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梅列茨科夫指挥的沃尔霍夫方面军也在列宁格勒方面军进攻时,从诺夫哥罗德以北30公里处的沃尔霍夫河西岸的登陆场转入进攻。

战场的大致态势如下:东部战线从北面的姆加到南面的伊尔门湖,德军在姆加地区部署的是第54军,当面是苏军沃尔霍夫方面军第8集团军;在中段柳班地区部署的是28军,当面苏军是第54集团军;在南面诺夫哥罗德地区部署的是第38军,当面苏军是第59集团军。在德军身后就是列宁格勒-柳班一丘多沃-诺夫哥罗德的“军用高速路防线”。

担任主攻任务的是科罗夫尼科夫指挥的第59集团军,当面德军是第18集团军右翼第38军。第59集团军下辖3个步兵军、1个步兵旅和1个筑垒地域。为了加强第59集团军的突击力量,梅列茨科夫将方面军预备队第7步兵军也调给科罗夫尼科夫指挥。

科罗夫尼科夫选择了两处进攻方向,主攻方向第一梯队集中了集团军第6和第14军,每个步兵师在不到4公里的正面实施突击。在主攻方向以南的伊尔门湖,科罗夫尼科夫组建了斯维克林集群,该集群包括1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和2个摩托雪橇营,并配备了轻型自行火炮和装甲汽车。他们的任务是越过已经冰冻的伊尔门湖,渗透到德军防线纵深地区,从后面打击德军。

1944年1月14日,在列宁格勒方面军第2突击集团军在奥拉宁包姆登陆场开始进攻时,科罗夫尼科夫的第59集团军也转入进攻。同样的一场大雪,不仅干扰了第2突击集团军的进攻,第59集团军也因为雪天能见度低,导致炮火准备阶段的效果大打折扣,方面军所属的空军第14集团军的飞机也无法出动。

当结束了长达近两个小时的炮火准备后,苏军的步兵和坦克开始出击。因炮击不理想,德军的阵地上还有很多掩体部和火力支撑点没有被拔除,他们向苏军的攻击集群实施了猛烈的阻击。一些坦克因为罕见的暖冬天气被陷在解冻的泥土里,步兵则被德军的迫击炮和机枪压制在阵地前沿无法动弹。进攻的第一天,苏军仅推进了不到1公里。

斯维克林集群在正面进攻前的1月13日夜出发。部队在行进时尽量不发出大的声响,脚下是不到30公分的冰面。大雪成了苏军天然的隐蔽屏障,他们在当天夜里顺利地进入伊尔门湖西岸。

1月14日,在苏军正面进攻时,斯维克林集群在伊尔门湖西岸发起攻击,并迅速拿下了由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人组成的守备部队。在湖边建立了6公里宽、4公里纵深的桥头堡。闻讯的梅列茨科夫立即将第59集团军第二梯队的一个师加强到那里,还调拨给斯维克林少将1个装甲汽车营。

德军在获悉后方出现苏军的消息后,也不敢怠慢。第18集团军最右翼的第38军派出1个师又2个团反击,企图一举将渗透到德军后方的苏军一举消灭。空军也派出飞机,对伊尔门湖实施轰炸,阻断苏军的增援和退路。

梅列茨科夫也有应对,他给前线送去了移动小桥,苏军可以依靠这些工具继续向伊尔门湖桥头堡输送人员和给养;马拉的爬犁可以更灵活地穿梭在湖面上,即便不慎掉入湖中,也能够用事先准备好的套索将马匹再拉上来。借助这些原始的工具,苏军顺利地把增援部队输送到桥头堡,还给前线带去了一个野战医院。

正面的进攻也开始有起色,1月15日,科罗夫尼科夫投入了进攻第二梯队,包括1个步兵师、2个坦克旅和1个自行火炮团。天气开始好转,苏空军第14集团军恢复了空中打击。这天的进攻,苏军切断了诺夫哥罗德至北面丘多沃的铁路线,德军第38军陷入孤立。

无奈之下,德军第18集团军司令林德曼把姆加方向的第24师抽到出来加强给第38军。但这样一来,第54军的3个师已经全部调给其他方向(另2个师调到了战线左翼的奥拉宁包姆登陆场),姆加防线的兵力空虚,给苏军第8集团军闪出了空挡。

1月16日,沃尔霍夫方面军辅助攻击方向开始行动,第54集团军在柳班转入进攻。他们的行动使德军通过“军用高速路”输送部队的行动变得更加困难。

南面的第59集团军趁机加紧进攻,泥泞的沼泽地是苏军前进的重要障碍,汽车无法通过,步兵不得不抽调一些部队去拉拽落在后面的火炮,炮弹也从汽车上卸下来,由士兵扛在肩上前进。步兵是绝不会丢下炮兵不管的,毕竟他们明白汗水和鲜血哪个更重要。

1月19日夜,鉴于自己的两翼都陷入危机,曾经要求坚守阵地的林德曼不得不向上司请求后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屈希勒尔打给希特勒的报告则是将整个集群撤到波罗的海沿岸,希特勒给他的命令是坚守“军用高速路防线”。

1月20日,苏军第59集团

最新小说: 远东军火商 震惊!我的娇妻居然是女帝 万历四十八年 无敌六皇子 大秦:让你扮演扶苏,你竟造反了 多元三国说 钢铁先驱 帝国雪绒花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一肩挑尽天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