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 > 历史军事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1、二战前的日本:阳光下的罪恶

11、二战前的日本:阳光下的罪恶(1 / 3)

在200万年前,渤海和黄海还是陆地,在东南方向有一片隆起的山脉。1万年前,随着海平面上升和地壳运动,渤海和黄海逐渐形成,那片呈琵琶状的山脉变成了一片岛屿,就是现在的日本列岛。日本列岛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等大小300多个岛屿组成。因其处于太平洋造山地带,日本列岛地质构造极不稳定,是地震和火山频发的地区。

3万年前,这里开始有人居住,人数大约有数千人。虽然日本人的起源有很多争议,但普遍认为早期的居民是从亚洲大陆迁徙而来。最早有记录的居民叫“阿伊努人”,现如今,仍然有数万名阿伊努人居住在日本的北海道地区。

在中G的史书中,第一次有关日本的记录,出自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徐福为远离战国时期的征伐,骗取秦始皇的信任,渡海向东前往日本。显然,徐福一行人绝非日本人的祖先,但他们东渡以后,为那里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使日本社会获得了一次质的飞跃。

西汉时期,汉武帝在朝鲜半岛设置“乐浪郡”。日本列岛居民开始通过乐浪郡向汉朝政府朝贡,公元57年,东汉光武帝向来洛阳朝贡的日本使者授予印绶,铸有“汉倭奴国王”字样。

公元2世纪以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各部落开始出现贫富差距,并开始争夺土地。到了3世纪末,居住在今天日本奈良地区兴起了一个较大的国家,因为地处大和平原,所以称为大和国,并逐渐统一日本九州地区。日本进入大和国时代,就是在这个时期,日本大量学习汉朝文化,佛教进入日本。

公元592年,推古女王即位(日本历史上有多位女王),此时的日本正式将“天皇”一词取代“大王”的称号。

进入7世纪,日本开始全面学习中G唐朝制度,推动政治改革。在政府机构上,废除氏姓制,设立中央机构,地方政府分为“国”、“郡”、“里”三级;在土地政策上,废除皇室和贵族的土地所有制,将土地收归国有;在财政政策上,则借鉴唐朝的“租佣调制度”。历史上将此次改革称为“大化改新”,日本进入封建社会。

7世纪时,因日本向朝鲜半岛扩展,导致与中G发生冲突。公元663年8月,中G和日本发生了第一次战争,即“白江口海战”。此战,唐海军170战船、7000多人与日本1000多只战船、1万多人交战。唐海军依靠船坚器利、装备精良,击毁日本战船400多艘。此后,日本停止了对朝鲜半岛的扩张,1000多年里不敢踏入朝鲜半岛。

710年,元明天皇从藤原京迁往平城京(今奈良市西郊)。至794年恒武天皇又将首都迁往平安京(今京都),这段时期称为“奈良时代”。

在当时,贵族仍享有较多的特权,他们彼此之间也常因利益而互相争斗。8世纪左右,藤原氏逐渐掌握兴起,并逐渐开始掌控朝局。这个时候,各地土地兼并问题也开始越来越严重,贵族和寺院采用巧取豪夺的方式,大量吸收土地。到11世纪,全国三分之二的土地归他们所有。土地的集中,削弱了天皇的权利。大的庄园主为了抵抗官衙的管理,开始组建私人武装,以名主(名下拥有土地的人)、武士(看家护院的打手)为核心的武装组织“武士团”开始出现。之后,武士团之间又不断争斗、征服、收编,逐渐形成了控制一片区域的武士集团,首领称为领主。

此时的中央政府,贵族集团为了掌控朝局也一直在争斗。其中,藤原氏、源氏、平氏先后得势,最终源氏家族在战争中击败了平氏和天皇,取得了最后的胜利。1180年,源氏家族的首脑源赖朝在镰仓(今东京南)建立了自己的大本营(幕府),并设置“侍所”管理军事、“政所”管理政务、“问注所”管理司法。1192年,天皇授予源赖朝为“征夷大将军”称号,日本进入了军人专政的幕府时代,而天皇已经名存实亡。

进入幕府时代,武士的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他们逐渐摆脱了农民的身份,成为职业军人。在武士中有一个十分野蛮的公开习惯,就是“试刀”。武士可以随意地砍杀平民,而不必承担刑罚。而且,随着武士地位的提升,日本社会男尊女卑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1336年,日本进入室町幕府时代。一百多年后,室町幕府也已经无力控制局势,地方士族内部频繁发生弑主、背叛。1456年至1573年,日本历史上称为“战国时代”。

在纷乱的战国时代,来自尾张(今爱知县)的大名主 - 织田信长脱颖而出。1575年,他征服了20多个领国,占当时日本的一半。1582年,织田信长被自己的部将所杀。其另一个部将丰臣秀吉(原名羽柴秀吉,“丰臣”姓是后来天皇所赐)为织田信长复仇,并接管了其权力。1592年,在即将统一日本的时候,信心膨胀的丰臣秀吉再次踏上朝鲜半岛的土地,发动了侵略战争。朝鲜在中G明朝政府出兵帮助下,击败了风头正劲的丰臣秀吉。1597年,丰臣秀吉卷土重来,再次入侵朝鲜,仍以惨败收场。1598年,

最新小说: 大秦:让你扮演扶苏,你竟造反了 无敌六皇子 远东军火商 震惊!我的娇妻居然是女帝 钢铁先驱 多元三国说 一肩挑尽天下愁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万历四十八年 晋血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