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 > 游戏竞技 > 塞音老仙闹大明 > 第8章 能源和生态

第8章 能源和生态(1 / 2)

推荐阅读:

刘家堡上游,洮河西边有座马衔山,那里有个庄子叫杨庄。

杨壁家里是杨庄的佃农,原本与庄主是同族。只是经历战乱,杨壁父祖辈都是老实庄稼汉子,失了赖以养生的土地,不得已,从外地过来投奔亲戚。

早听说下游出了个老仙,杨庄的人也跑过去看过,可那塞山上当时要啥没啥,那老仙也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娃娃。

虽说这时候男丁成年早,按说当时刘学勤已经勉强能算个成丁。

可村民们俱都是根据想象按图索骥,与老仙来给人的高大伟岸的形象一对照,那说当时的刘学勤是个娃娃一点儿没错。

所以开始大家伙对塞音教又都不怎么上心,多是抱着看热闹的态度。

渐渐地,关于道场弟子发钱的事情流传开来,被很多人印证,竟然是真的!

刘学勤纯粹是现代人的习惯,他是把弟子们当成了合伙人,那会儿除了一些重体力活需要佃户帮忙,其余时间除了授课,都在从事体力劳动。

像他表妹马尕朵,当时哪吃过这些苦,新鲜劲过后,基本三天哭一场。

即便如此,他给弟子们的月俸(外门五百文,内门二两)也属实有些高,说不好听的,一个外门弟子的收入,可以养农家一家人的了。

但回过头来看,又觉得没什么了。这可是站在时代金字塔塔尖的科技人才啊,虽然尚未拿出相应的产品,但是技术储备了一大批,在当时绝对算黑科技。

就比如说收下哈拉沟铁矿之后,他把那边仅剩的几个匠户都拉上了山。在山上另起高炉,连实验用的玻璃窑都弄出来了。

这些年积累的炼铁、炼钢的数据,实验记录有十几大本。

没数据?那你做个屁的丹论。

老仙是把科学方法与修仙两件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所以大家工作起来总是快活的。

各种型号的钢材、玻璃之类,可以建立一个小型数据库。

齿轮、轴承、滑轮、弹簧、润滑油、橡胶等等,也都有了像样的成品,并且一直在做应用实验。

水泵、脚踏式缝纫机、火柴、力士靴、热气球,圆盘发电机、矿石收音机、连工业之母——机床都造出来了。

你看看,哪个不是领先时代?随便丢出去一个都是王炸!

即便是蒸汽机,只要刘学勤肯给弟子们稍微一些引导,这也完全是有条件实现的。

钢材质量和镗床,可以满足制造压力容器的需要。

橡胶也有了,密封问题也迎刃而解。

可现在蒸汽机并不是当务之急,刘学勤更期待弟子们自己去发明创造,而他只是提供自由宽松的环境。

无论如何,当时给弟子定的高薪,对底层劳动人民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刘学勤记得,四、五、六三期来听短训班的人简直爆棚,直接导致道场在狄道县开了第二教室。

即便如此,仍然人满为患,过道里的人都满满当当。

可惜的是,事实证明农门也不是那么好跳的。

因为刘学勤搞的是天赋选拔,和现在初高中“掐尖”的做法类似。搞过教育的人都知道,越是聪明孩子,天赋很小就表现出来了。

伤仲永的情况也有,但那绝对和教育方式不恰当有关。葫芦娃的老七从小泡在药水里长大,一出生还管蛇精叫妈妈呢。

所以招到的学生数量并没大幅增加,而且六期之后,刘学勤将招生条件的年龄从十五岁直接降到了十二岁。

如今更是已经降到了十岁。

好苗子不怕少,很多人不知道老师教学生的感受。其实调教聪明的孩子,就像弹奏一架名贵的钢琴,悠扬转折间,他带给你那种玄之又玄的反馈,引人陶醉。

杨壁是四期入门的弟子,时年十一岁。在道场外门求学期间,他又自学了四书五经,八股之类。

结果十七岁时参加乡试,中了举人!

虽说没能再进一步,但这在整个洮州都引起了轰动。一是他年纪小,二是他基本是靠自学的。

这事当时被传的神乎其神,很多人也是从那时候知道塞音道场的。

其实大家都忽略了几点:一则是杨壁本来就是尖子生;二则是道场的学习方法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

但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如今很多庄子都对刘家堡和塞音道场产生了抗拒心理,因为刘家堡的存在产生了虹吸效应,很多庄子的佃户都跑过去投奔。

刘家堡这些年一直也在扩张,因此也接纳了不少人。

但西北这么个地方,当时人力资源是比较宝贵的,虽然这些年人口在快速恢复,但也架不住他们往外跑啊。

刘学勤看在眼里,也没把这些传教钉子户放在眼里。

经过他后来一番敲打,一些财主老爷转变了信仰,成了塞音教的记名弟子。

这些

最新小说: 盗墓:百年后才知道她哥原来是他 综穿:从奇迹婉婉开始创飞所有人 地府缉魂师 废土时代我靠拾荒有田有山庄 我在大明攀登科技树 带着满飞机武器到异世 穿越之风流才子 求生:一发入魂,别人求生我度假 末日游戏里当城主怎么可能这么忙 诸天神佛秘录,开局扮演药师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