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 > 历史军事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70、【欧洲战场】鲁尔战役

170、【欧洲战场】鲁尔战役(2 / 4)

推荐阅读:

,直到4月1日,美军才占领巴德尔布恩。

在鲁尔区的北翼,美第9集团军也冲出桥头堡按计划发起进攻。辛普森以一部兵力包围鲁尔河德军防线的北段,同时以1个军的兵力与向易北河方向进攻的英军协调行动,顺利突破德军在鲁尔河以北的正面防线,并迅速向东推进。3月29日,辛普森命令其部队尽快同向帕德博恩的霍奇斯部会师。

4月1日,美第1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的装甲部队终于在双方约定的帕德博恩会合点正西的利普施塔特取得了联系,从而完成了对鲁尔工业区的合圈。在这个被包围的鲁尔口袋中,有莫德尔的B集团军所辖的第5装甲集团军以及第15集团军大部,此外还有隶属于H集团军的第1伞兵集团军的部队,约25万人,此外再加上10万余人的防空部队,总人数达35万余人。这个口袋南至锡格河,北至得珀河,南北宽约90公里,东西长约110公里,总面积近9900平方公里。

盟军在打造鲁尔口袋期间,守军正在趋于崩溃,莫德尔逐渐失去了对部队的掌控。这段时间德军方面发生的事情只能用碎片来拼凑,不过这也能体现出德国人在最后时刻的众生百态。

3月25日,美军的2个师在费德地区遭遇德军第15集团军第47装甲军第277国民掷弹兵师第990团残部的拼死抵抗。该团团长约瑟夫·布里曼凭借其英勇的表现,成为德国战时最后一个获得“双剑银橡叶骑士勋章”的人(第159位)。

3月28日,盟军正在收紧鲁尔口袋的袋口,但希特勒在给西线德军的命令仍然是不许撤过莱茵河。西线德军总司令凯塞林继续坚决执行统帅部的命令,而无视盟军早已经渡过莱茵河,正在对德军主力进行合围。他命令莫德尔坚守每一处阵地,而莫德尔则认为部队应该撤出鲁尔区,以免遭到合围。

莫德尔和凯塞林为此争论了无数次,都无法说服凯塞林。其实希特勒的想法也很简单,他希望德军能守住鲁尔,为德国和美英谈判留下一些筹码。更何况鲁尔守军就算撤出来对于德国也没有什么用处,德国中部无险可守。再往东就是自己亲自坚守的柏林,这边还有更凶狠的苏军。

莫德尔和他手下的数十万德军并不这样想,抵抗毫无意义,而且防线根本就守不住。当盟军形成合围时,包围圈里的德军还有可供3个星期的粮食和弹药。空军已经放弃了鲁尔,谁都指望不上。

在艾伦市有德军的几所大型医院,医院里据说有4000名德国伤兵,这里也是第47装甲军第116装甲师的防区。为了让艾伦和数千名伤病免于战火,医院首席医师罗森鲍姆中校说服了当地的纳粹领导人维姆霍纳,将这里的部队和坦克撤走。4月1日这一天,他设法和美军取得联系,双方达成了协议,美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座城市,德国人也保留住了一座城市和4000名伤兵。

主流的音符并非和平,美军第3装甲师先遣部队在完成合围期间,与德军第507重型装甲营遭遇。2辆虎式坦克和4辆猎豹坦克歼击车埋伏在树林里,伏击了正在行进的美军谢尔曼坦克集群,第3装甲师40辆坦克和汽车被击毁。

第3装甲师师长罗斯少将也在先遣队中,他乘坐的吉普车恰好和几辆德军坦克相遇,而且已经来不及躲避。也许是打算投降,他做出了把手伸向腰间的动作,这个动作可能是解下武装带,也可能是要拔出手枪。德军的理解是后者,于是用冲锋枪击毙了罗斯。

罗斯应该是盟军在西线阵亡的最后一名将军。随后赶到的第3装甲师对德军展开了报复,他们处决了120名德军战俘,有的甚至是被殴打致死,但他们没有找出真正的凶手。

鲁尔口袋形成后,盟军开始挤压这个包围圈。地面部队的行动仍然比较谨慎,以减少部队的伤亡。空中的打击一刻都没有停止,白天美军的轰炸机出动,晚上则换成了英军的飞机。

4月2日,英军第17空降师攻占了明斯特,俘虏了德军众多军政要员。4月3日,桀根的第15集团军仍然在努力坚守通往施马伦贝格的交通线,那里是德军能够实施突围的重要方向。在之后的几天,鲁尔口袋越来越紧,莫德尔致电德军统帅部,请求给B集团军群“更多的行动自由”,希特勒仍然拒绝。

此时,莫德尔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他命令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向柏林方向突围。4月7日,德国空军最后一次出现在西线的上空,他们出动185架飞机以“撞击”的方式向盟军发动进攻。德国空军最终损失了100架飞机和77名飞行员,撞落盟军飞机56架。

也在这一天,莫德尔收到了一个好消息,由温克指挥的第12集团军将从柏林出发,增援B集团军群。温克的集团军下辖2个装甲师、8个步兵师、2个突击炮旅和1个驱逐战车营,兵力18.5万人。当然,这是纸面上的兵力,实际上这个刚刚组建的集团军兵力只有5万多人,不到100辆炮车和装甲运兵车。温克是莫德尔的老部下,这是莫德尔对这支救援部队最大的期待。担心的是电报中没有提到第12集

最新小说: 一肩挑尽天下愁 大秦:让你扮演扶苏,你竟造反了 万历四十八年 无敌六皇子 多元三国说 钢铁先驱 帝国雪绒花 震惊!我的娇妻居然是女帝 远东军火商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