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 > 历史军事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165、【欧洲战场】阿登战役

165、【欧洲战场】阿登战役(1 / 5)

【欧洲战场】阿登战役:泥泞的闪击

有人说艾森豪威尔在德军发起阿登战役前应该知道德军的进攻计划的,理由是德军战前大规模的调动,不可能不被盟军发现。此外英国的“超级机密”能够破译德军的密码,从中也一定可以找到德军进攻的蛛丝马迹。这种说法能够站得住脚呢?虽然艾森豪威尔城府极深,但他如果提前获悉了德军企图,应该也不会白白地将第106师的几千名美军送给德军当战俘,也不会在阿登地区前沿和纵深部署少得可怜的部队。

实际上近三个月以来,盟军虽然在齐格菲防线上进展缓慢,但盟军内部像8月份那样,再次洋溢着即将取胜的乐观氛围。当面德军平均每三天就会损失相当于一个师的兵力,他们无论如何是坚持不了多久的。1944年底结束战争的设想再次被盟军最高统帅部提上议题,为此马歇尔要求艾森豪威尔发动一次重大行动,艾森豪威尔对此也给予了积极的响应。

在艾森豪威尔的计划中,他打算在德军齐格菲防线的两翼发起进攻。考虑到北翼英军第12集团军群临近德国的鲁尔工业区,他还主动提出将进攻的主要方向放在英军所在的北翼,只要占领的鲁尔工业区,德军的战争体系会立即崩溃,巴顿的第3集团军将担任辅助进攻任务。

艾森豪威尔此举也有拉拢蒙哥马利的意图,作为西线盟军的统帅,将各国的军事力量团结在一起是他的责任。即便如此一向骄横跋扈的蒙哥马利还是反对艾森豪威尔的计划,他坚持只在自己这一路进攻,以便盟军可以集中资源发动更有力的攻势。

1944年12月7日,艾森豪威尔召开了一场专门会议,试图解决盟军内部的分歧,但他没能说服蒙哥马利。

与此同时,蒙哥马利一直觊觎西线盟军陆军总司令的职位,他给出的理由是艾森豪威尔身兼总司令和陆军总司令职务,负担过重,他可以为艾森豪威尔减一减身上的压力。

蒙哥马利的这个要求别说是艾森豪威尔,就连英军总参谋长布鲁克也不支持。当时欧洲大陆上,美军地面部队有270多万人,英联邦军队不足100万人,只是美军的1/3。这种情况下让英国人担任陆军总司令显然无法有效地指挥部队。所以即便艾森豪威尔卸任陆军总司令,他也支持由美国人出任这个职务。此事也因此不了了之。

由此可见,希特勒希望通过一场胜利瓦解盟军内部并非毫无根据,盟军内部的确存在利益上的争斗。他的问题是过于放大这种矛盾,一厢情愿地希望这种矛盾会在一场失利的催化下引爆,然后摧毁他在西线的对手。同样的一厢情愿还发生在不久之后,希特勒在结束阿登反击战后,将迪特里希的部队调到东线,他寄希望于在巴拉顿湖击败苏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逼迫苏军主动坐在谈判桌上与德国握手言和。

纵观二战期间的主要交战国,内部都存在很多矛盾。利益、战功、声望、特权都驱使军人和政客结成大大小小的同盟,为自己和所在的同盟榨取别人的利益。德国这种情况也非常普遍,空军和陆军之间、国防军和党卫军之间、普鲁士军人和非普鲁士军人之间都彼此看不顺眼。

最早察觉出德军将会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是美军第1集团军情报处长迪克森中校。1944年10月1日,他的手下破译了一份德军电报,内容是:“立即从第7集团军中抽调坦克后送,具体数字稍后即告。”电报的落款是德军统帅部作战局局长约德尔。

起初,破译小组负责人杰克逊并没有重视这份普通的电报,但随后几天类似的内容越来越多,这引起了战前从事律师职业的杰克逊的警觉。盟军正在发动进攻,德军的兵力本来就不足,为什么要从前线各处抽到装甲部队后送呢?

很快他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一份希特勒发给莫德尔的电报被破译,电文中要求莫德尔将坦克向纵深某地集结。电文出现了“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的番号,这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新装甲集团军,一下子让杰克逊明白了德军此前集结坦克的原因,他们在组建一支新的装甲集团军。

杰克逊将这个分析结果报给了第1集团军情报处长迪克森。迪克森起初也不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情报,这种捕风捉影般的信息对上司也没有什么价值。更何况在7月份的卡昂战役期间,盟军就获悉德军要组建一个新的装甲集团军,只是因为战事吃紧,他们没有组建成功。现如今组建这样一支部队当作战区的总预备队也非常正常。

两个月后,迪克森拿到了一份美军第3集团军情报处抄送的一份文件。文件中记录的是德军战俘的一份供词,是关于党卫军第6装甲集团军指挥官、战斗序列等方面的信息。紧接着,他又收到一份杰克逊给他送来一份破译的电文,内容是:“12月10日前,迪特里希将军应到达科隆-杜塞尔多夫。”落款是希特勒本人。

迪克森结合他掌握的其他情报,他大致勾勒出了德军的一个装甲集团军正在齐格菲防线中段集结,可能向美军第1集团军和第9集团军防区发动一次大规模反攻的企图。迪克森立即向

最新小说: 大秦:让你扮演扶苏,你竟造反了 无敌六皇子 远东军火商 震惊!我的娇妻居然是女帝 钢铁先驱 多元三国说 一肩挑尽天下愁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万历四十八年 晋血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