憧憬 > 历史军事 > 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 78、【苏德战场】巴巴罗萨计划之中央突破

78、【苏德战场】巴巴罗萨计划之中央突破(1 / 5)

【苏德战场】巴巴罗萨计划之中央突破:八十万苏军被俘

对于苏联和德国这场战争,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清楚早晚会发生,1939年8月23日两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的时候,彼此心知肚明这不是避免战争的停止键,而是一个暂停键。

1940年6月法国战败后,英国拒绝了希特勒提出的G2方案,德国随即发起“海狮”计划,对英国本土实施战略轰炸。这一连串的行动其实并不是希特勒希望的结果,在他的计划表里,英国最好是认识到德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后,能够坐下来跟自己好好谈谈,接受德国已经成为可以与他平起平坐的合作者,让他失望的是英国拒绝了。

海狮计划的实施,带有恼羞成怒的报复心态和高估自己实力的自负。在希特勒看来,即便德国海军的实力相对弱小,但凭借空军压倒性的优势,完全可以拟补海军的不足,夺取不列颠是有确定把握的。但是然后呢?英国的价值不是那片只有二十几万平方公里的不列颠群岛,而是其遍布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那里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重要的地缘位置才是大英帝国的价值所在。

而德国即便夺取了英国本土,却无力控制那些殖民地,那夺取英国只能成为美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嫁衣。1940年9月日本夺取法属印度支那、意大利出兵东非和北非就是印证。也因此在德国击败法国后,希特勒仍然在法国东南部设置非沦陷区,交由法国维希政府管理,并通过维希政府间接管理这法国在海外的殖民地。

在东线,苏联一直是德国征服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英帝国和美国)的威胁。通过情报部门的分析,美国将于1942年参战,届时德国要同时面对英、美、苏三个强国,所以必须在1942年前击败苏联,然后再集中全力对付英美两国。

击败苏联,不仅可以保证自己在东线的安全,还能够获得乌克兰的粮食、顿巴斯的煤炭、高加索的石油和橡胶、铜、锌、钨等原料,德国可以不再为战争物资而发愁。因此,希特勒不顾将军们的反对,决定暂缓进攻英国本土,转身向东在1941年的夏天征服苏联。

12月18日希特勒正式签发关于“巴巴罗萨”方案的第21号指令,并将海狮计划转为掩护德国侵苏战争准备的佯攻措施和心理战手段。1941年1月31日,经过修改后的巴巴罗萨计划由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下达:“命令南方集团军群从卢布林地域向乌克兰方向实施快速突破将乌克兰地域内的苏军消灭于第聂伯河以西地区;中央集团军从华沙和苏瓦乌基出发,向明斯克方向实施钳形突击,占领斯摩棱斯克;北方集团军群从东普鲁士出发,歼灭波罗的海三国苏军部队,尔后与芬兰协同,占领列宁格勒和喀琅施塔得。”

该计划明确规定:将苏军赶至伏尔加河至阿尔汉格尔斯克一线,苏联空军从这里出发将无法进入德国领空。尔后,德国空军继续摧毁苏联在乌拉尔山工业区,消除苏联的抵抗能力。

1941年2月起,德军开始陆续向苏联边境地区开进,至1941年6月21日傍晚,德国陆、海、空军全部完成部署。其中陆空军的编成如下:

伦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辖第6、第11、第17集团军和第1装甲集群,空军是第4航空队。冯·博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辖第4、第9集团军和第2、第3装甲集群,空军是第2航空队。冯·勒布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辖第16、第18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群,空军是第1航空队。施通普夫指挥的挪威集团军(4个师又1个旅),在北极圈地区展开,空军是第5航空队。

此外,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西班牙、芬兰等仆从国也派出本国军队跟随德军作战。上述参战部队陆军兵力为421万人(德军342万)、坦克4578辆、火炮和迫击炮4.2万门、作战飞机4800余架。

苏联方面,从1941年4月中旬起,斯大林就不断收到各方情报,其中包括佐尔格和露西情报网传递来的消息,表明德军即将入侵苏联。一向猜忌、多疑的斯大林却始终认为希特勒不会在没有征服英国前向苏联进攻,对于自己办公桌上那些“紧急”“绝密”的报告,他一概判断为是“英国人用来欺骗、挑唆苏联人的伎俩”。

1941年6月21日下午4时,基辅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收到一份报告:“一位隶属于德军南方集群第3装甲军摩托化步兵旅2营德军司务长偷偷越过边境向苏军投诚,他自称是德共成员,并报告德军将在22日凌晨对苏军边防部队发起进攻”。

当晚,苏军总参谋部总参谋长朱可夫收到了这份报告,他认为:斯大林将这些情报定义为德军的挑衅行为也不无道理,但是苏军应该采取更加主动的方式应对。

两周前,他曾经给斯大林呈送了一份计划,建议:既然德军早晚要打过来,不如趁他准备进攻的时候在全线调集主力突然杀过去。这个建议遭到斯大林的断然拒绝。随后,朱可夫又建议给部队下达战斗警报,命令主力部队进入前沿阵地展开防御,也

最新小说: 大秦:让你扮演扶苏,你竟造反了 远东军火商 震惊!我的娇妻居然是女帝 帝国雪绒花 斯特拉瑟的红色德国 钢铁先驱 无敌六皇子 多元三国说 一肩挑尽天下愁 万历四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