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吃亏反受益(2 / 4)

推荐阅读:

世民之间的争斗,一直都是李渊和二哥在斗法。

只要李渊还是皇帝,李建成和李世民注定兄弟相残。

但在兄弟相残之前,如果他能成功活过十六岁,十六岁的李世民就要跟着李渊去打仗了,病弱的自己没办法到处跑,肯定得跟着镇守后方的李建成讨生活。

唐朝建立,他已经二十一岁。也就是说,他得仰仗李建成鼻息整整五年。

为了那五年能好过些,李玄霸这个势利眼当然会稍稍拉近一点和李建成的关系。

但他没想到,李建成原本只是对自己感情淡漠。自己故意几次亲近后,李建成居然有些厌恶自己了。

几次试探之后,李玄霸看出了李建成的心思。

倒不是李建成本性是坏的。

首先,李建成当了十年的独子,突然多了两个得宠的弟弟,心里难免不太舒服。

头胎和二胎的矛盾到了现代也会如此。

何况他和二哥不仅是唐国公府盼了十年才又出生的儿子,还是一对神童双生子祥瑞。原本李建成是唐国公府所有人的注意力焦点,现在焦点转移到了自己和二哥身上,换做谁都会别扭一阵子。

其次,李建成比自己大整整十岁。

放在后世,就是一个十六岁的高中生被一个六岁的学前班小朋友缠着,肯定满心满脸都是“烦”字。自己越缠着他,他就越烦。

自己和二哥还都过分聪明,不会李建成随意说点什么,就满脸崇拜地喊“兄长好厉害”,反倒是满脸疑惑“就这”。

人小鬼大的小孩更烦人。谁耐烦哄小孩?!烦死了!!

若自己和二哥再小一些,比如现在老四那个年龄,可能与李建成会相处得更好一些。

综合以上原因,李建成对才两岁的李元吉态度不错,对不爱搭理他的李世民态度一般,对老是去打扰他的自己就有些讨厌。

除此之外,李建成作为嫡长子,按照大家族的习惯,是当时身体还算硬朗的祖母带大。自己和二哥则与母亲更亲近。

在祖母和母亲有矛盾的时候,自己仗着年幼多病,祖母不会生气,常偏帮母亲。恐怕李建成会认为自己不够孝顺祖母,有些看不过眼。

两者相加,李建成就更加讨厌自己这个“熊孩子”。

不过这点小矛盾,在他们再长大一些,小时候这些别扭情绪就会在利益和理智的冲刷下消失。

魏晋时,华夏再次进入贵族政治,除了皇帝那一家子经常兄弟阋墙,普通贵族门阀中嫡长子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

这不是后世营销号所吹的“嫡庶之分”。

后院宅斗小说的“嫡庶”用的是棒国和欧洲那一套,孩子的地位跟随母亲的地位。华夏则是以“父”为尊,只要记入了族谱,除了嫡长子地位超然,其他儿子地位差距不大。嫡次子与庶子相比,顶多多分得一点家产,家中所投入的政治资源其实差不多。

到了宋之后,做官基本靠考科举,嫡长子和其他孩子的差距才会缩小。

按照如今社会的情况,科举刚兴起,科举入仕者极少,朝堂中仍旧以贵族政治为主。身为嫡长子的李建成能袭爵,地位比需要自己打拼的弟弟们天然高上许多。

所以这时的“嫡庶”,又指嫡长子为“嫡”,包括同母弟在内的其余子皆为“庶孽”。

李建成有再多弟弟,对他的地位都没有任何威胁。

再者,按照“孝道”,父母在的时候不能分家。弟弟们再厉害也得老老实实跟着李建成过日子,成家立业了也只是唐国公府的“二房”“三房”“某房”。他们越是厉害,越能成为李建成的助力。

综上所述,说难听点,现在李建成对自己再差,等自己长大了,仍旧得老老实实去找兄长修复关系,否则今后日子不会好过。

窦氏和独孤氏就算知道李玄霸身体不适是李建成的错,也不能因这件小事去惩罚李建成。不然将来吃亏的是李玄霸。

毕竟只有李玄霸自己知道,将来他的地位不靠李建成,而是靠当皇帝的二哥。

李玄霸将自己的处境和“嫡庶”差别,挑了些简单的告诉李世民,让李世民别去找李建成的麻烦。

找麻烦之后更吃亏。不如认下这个委屈,让娘亲和祖母心疼几分,要些实质上的好处。

“好复杂。”李世民把李玄霸往里面推了推,蹬掉鞋子,挤到床榻上和李玄霸并肩躺着。

李玄霸:【听不明白?】

李世民:“阿玄的意思是,以后你要靠他生活,所以不能得罪他。”

李玄霸:【差不多就是这样。】

李世民转头看着弟弟,婴儿肥还未褪去的小脸上是孩童少有的严肃神情:“我身体好,我去建功立业,去重新赚个爵位。只要有了封爵,就能提前分家,不算违背孝道。”

李玄霸;【啊?】

李世民认真道:“我封爵后就把

最新小说: 春日宜婚 重生之当家主母 撩完就跑?穿书后洗脚还债 我靠发疯走上人生巅峰 心动时效 铜雀台 当拆二代亡妻重生后 白头吟 落日陷阱 什么叫做斗傩大陆啊